5月2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意见指出实施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行动,支持生产服务业。明确推动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内企业创建数字产业创新中心、智能工厂、智能车间等。
拓展智能+,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十九大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工业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中,与先进制造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服务产业,由MRO服务(维修、维护、运行相关的产品与服务),企业服务(包含管理与技术咨询服务、产业与政策服务、金融服务、物流服务等相关内容)和数字化服务(包含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工业物联网等相关服务),由此可以看出,发展工业服务业,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维修是制造系统确保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的基础,在工业企业向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极其关键的作用。
维修在工业企业运营中,普遍面临的以下难题:
1.维修处于救火,维修质量难以保障;
以修代管,是许多企业依然采取的维修策略,缺乏主动性的维修策略(预防性和预测性维修),越坏越修、越修越坏,导致设备维修部门常常成为投诉对象。
2.工业品供应质量低下,品质难以保障;
工业品供应质量低下,是故障频发的重要原因,严重时还造成事故。这往往源自于低价中标,工业品采购部门对维修业务缺乏了解,考核目标不一致所致。
3.维修技能难以提升,高技能人才流失高;
由于绝大多数的工业企业保有自身的维修力量,由于接触的维修范围限于工厂内部的一亩三分地,维修技能难以突围。合格的维修工人培养往往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而维修工人流失率有很高,年轻人不愿意从事维修行业,使得企业维修保障能力与先进制造业发展成为难以协调的矛盾。
对比西方工业体系,我国的工业维修产业有很大的不同:
1.欧美工业维修模式
他们一般依赖于装备制造业(含工业数字化解决方案,非标自动化解决方案的B2B服务商)的地儿放专业化服务外包,这要求装备拥有可靠性和维修性设计、制造和服务能力,这显然并不适合中国工业。
2.日本工业维修模式
由于他们是终身雇佣制,工业品和服务供应链较为完善(由于地域范围较小,一般是坐商模式的熟人交易,买卖低劣工业品或服务效率低下,往往会影响到信誉),他们一般是以TPM为主导第一方维修为主。
鉴于以上这些原因,要解决工业维修存在的瓶颈,维修模式变革是工业维修突围的关键。
共享经济首先能力的共享,猪八戒、滴滴打车,皆是如此。要解决工业维修的问题,也是同样的逻辑。维修能力共享路径,视保内和保外,包括以下两种:
1.维修售后联保模式
对于装备制造商、数字服务商而言,往往面向全国服务,交通成本、差旅成本,以及售后工程师的持有成本较高。共享服务地的当地资源,有利于直接降低售后成本,这对于当下装备制造业利润不高现状,省下的就是赚到的。
如:飞马联保就是符合这一特征的维修能力共享模式,且这种模式优势在于,1.不择行业,只要符合区域集中生产,产品卖向全国,满足需要现场安装、调试和提供现场服务的特征;2.对于服务发包方而言,不需要额外增加成本和负担,有需求时就触发流程,每一单服务都直接省钱;3.对于服务承接方而言,接一单赚一单,且因为保内服务的粘性,有利于承接保外服务,对于急于拓展业务的服务承接方而言,也同样具有诱惑力。
2.维修合伙人模式
由于工业维修具有用户重要性(工业企业对质量、交货期、成本的期望)、个性化(不同产线、不同管理文化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工业场景的技术复杂性和社会复杂性,如使用者、决策者和买单者不是同一个人,解决方案需要多方集成和协同完成等情况),故单纯的第三方维修服务并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为此,以企业自有的维修队伍,将发展为维修企业的维修合伙人模式,成为应对工业企业在向先进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问题。维修合伙人其内在逻辑,是与原来的企业脱开,通过签订服务协议,成为工业维修的全面解决服务商,使其拥有用人、激励、维护策略和工业品采购的自由度。
维修合伙人模式能够持续发展,本质上也是维修能力的共享,作为新的维修主体,用人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对于增加维修人员收入,培养团队维修技能,优化工业供给效率等促进工业服务产业化的措施十分有利。
由于维修存在服务半径、行业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等诸多壁垒,维修合伙人模式在拓展方式上,必须遵循这一特征。通常包括大型制造业的选择自建,中型企业选择加盟到成熟的维修平台,小型企业则会通过虚拟的合伙人模式(个人或微小维修公司加盟到互联网平台),等三种模式并行。
从商业上来说,工业维修本身是不盈利的,也不能做到盈利,原因是他并不是通过增加用户维修成本来承包业务,而之所以比原来的效果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定是要增加员工直接收入(根据调研,维修人员期望直接增加收入的预期大概是20%-30%),单纯的维修业务,即便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方式和资源优化组织,能够实现收支平衡,已经是不容易了。
维修只是增强与用户粘性的手段,没有维修业务托底,我们很难拓展工业服务的其他项目,如:技术改造、工业品买卖,数字化服务等增值项目。这也正好说明,工业维修是工业服务的入口,是工业服务产业化的基础。
结合工业园区,通过实施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行动与数字经济,实现工业服务示范工程建设,有利于工业服务产业化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实现工业园区向智慧型与服务型转型,这包括;
1.依托园区企业,建立工业维修模式与先进制造业标杆
依托工业园区企业,通过维修部门与企业主体的主辅分离,实施维修合伙人模式培育,通过智能运维与设备维修咨询、解决方案的融合,建立全优润滑管理创新标杆、工业维修合伙人制度标杆、工业服务落地创新标杆和工业维修管理创新标杆,做到可复制性、可参考性。
依托装备制造企业,开展智能工厂、维修售后服务联保(智能服务),基于工业物联网的智能产品相关服务型制造升级行动,实现产品的可靠性与维修性的设计、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能力提升。
2.联合联盟、大数据服务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和运营智能工业服务研究院
联合相关联盟/协会、大数据服务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工业智能服务研究院,开展包括如下的主体业务:
a) 开展包括工业服务模式、工业品消费行为分析、工业服务大数据、工业金融,可靠性与维修性工程应用相关的应用研究;
b) 开展工业服务产业咨询相关业务,建立工业智能服务产业学院,对外输出工业服务产业模式;
c) 建立智能工业服务展厅,呈现大数据智能化相关成果;
d) 建立面向高端装备、机器人,数控加工中心相关的工业维修技能培训学院,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实现产业化人才的培训和输出;
e) 引进和培育人工智能、大数据、AR等智能工业服务相关的产业,建立工业服务于数字经济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