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是一种以客户需求为拉动,以消除浪费和不断创新为核心,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成本和运作效益显著改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主要工具包括JIT、自働化、平准化生产、TPM、TQM以及全面革新管理等;代表为日本的丰田生产系统(TPS);
中国制造2025是指运用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发展中国工业,以创新为核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手段是技术创新和智能创新,提升服务理念。是结合中国国情和工业4.0的综合产物。
二者都是以创新为核心,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但是为什么在精益生产的前提下又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和精益生产最大的不同是其导入方式;两者之间就是相差了一个IMS系统的距离;二者导入方式的不同可以从如下几点进行概括:
1、制造模式的载体不同
精益生产系统的建立更多的依赖于标准的制定,以后最终的思想和文化的改变;而又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项目效果达成一段时间之后,改善对象又会回到改善前的状态;不管你是将项目成果列入IPQC稽核项目,还是将项目的执行效果加到KPI考核中,依然如此。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标准的执行、思想和文化的改变和工人惰性的相悖性,没有人重视的标准就不再是标准了。
IMS软件系统结合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思想,以软件执行的方式,将项目优化改善的成果保持下来,以软件的流程为手段进行有效的防呆。重视CPS(信息物理系统)的运用,实现system-system和machine-machine两大系统的对接,大幅降低人员的作业强度和难度;将人的惰性对项目的影响降到最低。
2、精细化程度
精益生产系统的建立是通过一些列的精益工具和精益方法的实施完成的,主要的实施承载是人,精细化程度也会因人而发生改变。项目的目的在达成项目收益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是对生产要素人机料法环管控模式的改变。但90%以上的中小企业中,项目到最后只能达成部分效益,更别说对精细化的人机料法环的管控和先进模式的传承,这正是背离了精益项目推行的初衷; “牛鞭效应”又会使整体的精益系统的收益和模式先进性损失殆尽;
IMS系统通过对运行各个模块的开发和运用,在每个公司推行的过程中,不但保证项目目标的达成,也注重每个项目细节的实现;,防呆的运行方式使不同的公司都能不折不扣的执行项目的每个细节,在实现我们目标的同时,达成对“人-机-料-法-环”的精细化管控的同时,确保项目先进性的保持,实现优化改善的精细化管控。
3、全面性
精益生产每个项目的实施是相关联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因各种因素会导致每个项目关联性的削弱;使全面的精益生产系统变为了多个独立了的改善项目组。最终效果的偏移使精益生产系统更加没有全面性可言;就像一个建成的房屋一样:不是粱的长度不够,就是瓦的数量不足;无法保证精益生产系统的建立。
IMS系统是独特的闭环的智能管理解决办法,对智能制造的各个项目进行面面俱到的管控,同时增加防呆追溯手段,对每个环节的执行质量也进行层层把关;通过对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全面监控和数据分析,确保我们的每个步骤都能够执行到位,从而保证智能制造系统全面性的达成;
精益生产在以上角度较中国制造2025有明显的不足,但精益生产的理念也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不可或缺的条件。在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结合中国制造2025的以智能软件实施为改善载体的手段。另一方面也必须借助精益生产的思想,以不断优化为核心,才能更快更好的达成目标,二者缺一不可。